日期
诗文库 正文
桓帝功德颂碑 北魏 · 卫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一
轩辕之苗裔。
言:桓、穆二帝,驰名域外,九译宗焉。
治国御众,威禁大行。
声著华裔,齐光纯灵。
智深谋远,穷幽极明。
治则清断,沉浮得情。
仁如春阳,威若秋零。
强不陵弱,隐恤孤茕。
道教仁行,化而不刑。
国无奸盗,路有颂声。
自西讫东,变化无形。
威武所向,下无交兵。
南壹王室,北服丁零。
招谕六狄,咸来归诚。
超前绝后,致此有成。
奉承晋皇,捍御边疆。
王室多难,天网弛纲。
豪心远济,靡离其殃。
岁剪逆命,奸盗豺狼。
永安元年岁次甲子
奸党犹逆,东西狼跱
敢逼天王,兵甲屡起。
怙众肆暴,虐用将士。
邺洛构隙,弃亲求疏。
乃招异类,屠各匈奴
刘渊奸贼,结党同呼。
敢击并土,杀害无辜。
残破狼籍,城邑丘墟。
交刃千里,长蛇塞涂。
晋道应天,言展良谟。
使持节平北将军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东赢公司马腾,才神绝世,规略超远。
时逢多难,惧损皇祀。
欲引兵驾,猃狁孔炽。
造设权策,济难奇思。
欲招外救,朝臣莫应。
高算独断,决谋盟意。
爰命外国,引军内备。
简贤选士,命兹良使。
参军壶伦、牙门中行嘉、义阳亭侯卫谟、协义亭侯卫鞬等驰奉檄书,至晋阳城」。
又称桓、穆二帝,「心在宸极。
辅相二卫,对扬毗翼。
操展文谋,雄奋武烈
承命会议,咨论奋发。
昔桓文匡佐,功著周室。
显名载籍,列赏备物。
大众回动,熙同灵集。
兴军百万,期不经日。
兄弟齐契,决胜庙算。
鼓噪南征,平夷险难」。
又云二帝列镇,「言若合符。
引接款密,信义不渝。
会盟汾东,铭篆丹书。
永世奉承,慎终如初。
契誓命将,精锐先驱。
南救涅县,东解寿阳
窘迫之邑,幽而复光。
太原西河乐平上党,遽遭寇暴,白骨交横。
羯贼肆虐,六郡凋伤。
群恶相应,图及华堂。
旌旗轻指,羯党破丧。
遣骑十万,前临淇漳。
邺遂振溃,凶逆奔亡。
军据州南,曜锋太行。
翼卫内外,镇静四方。
志在竭力,奉戴天王
忠恕用晖,外动亦攘。
于是曜武,振旅而旋。
长路匪夷,出入经年。
毫毛不犯,百姓称传。
周览载籍,自古及今。
未闻外域,奔救内患。
弃家忧国,以危易安。
惟公远略,临难能权。
应天顺人,恩德素宣。
和戎静朔,危邦复存」。
又云非桓天挺,忠孝自然。
孰能超常,不为异端。
回动大众,感公之言。
功济方州,勋烈光延。
升平之日,纳贡充蕃。
凭瞻銮盖,步趾三川。
有德无禄,大命不延。
年三十有九,以永兴二年六月二十四寝疾薨殂。
背弃华殿,云中名都。
国失惠主,哀感欷歔。
悲痛烦冤,载号载呼。
举国崩绝,攀援靡诉。
远近齐轨,奔赴梓庐。
人百其身,盈塞门涂。
高山其颓,茂林凋枯。
仰诉造化,痛延悲夫」。
又云桓帝「忠于晋室,骏奔长衢。
隆冬凄凄,四出行诛。
蒙犯霜雪,疹入脉肤。
用致薨殒,不永桑榆。
以死勤事,经勋同模。
垂名金石,载美晋书。
平北哀悼,祭以丰厨。
考行论勋,谥曰义烈
功施于人,祀典所说」。
又云桓帝经济,「存亡继绝。
荒服是赖,祚存不辍。
金龟箫鼓,轺盖殊制。
反及二代,莫与同列。
并域嘉叹,北国感荣。
各竭其心,思扬休名。
刊石纪功,图像存形。
靡辍享祀,飨以牺牲。
永垂于后,没有馀灵。
长存不朽,延于亿龄」。
其颂又称:桓帝「金坚玉刚。
应期顺会,王有北方。
行能济国武平四荒。
无思不服,区域大康。
世路纷纠,运遭播扬。
羯胡因衅,敢害并土。
哀痛下民,死亡失所。
率众百万,平夷险阻。
存亡继绝,一州蒙祜。
功烈桓桓,龙文虎武。
朱邑小善,遗爱桐乡
勋攘大患,六郡无(缺)悉之来,由功而存。
刊石勒铭,垂示后昆(《魏书·卫操传》:桓帝崩,立碑于大邗城南,以颂功德云云。时晋光熙元年秋也。皇兴初雍州别驾雁门荣于大邗掘得此碑,文虽非丽,事宜载焉,故录传。)」。
菩提达摩大师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六
为玉毡久灰,金言未剖,誓传法印,化人天竺
及乎杖锡来梁,说无说法,如暗室之扬炬,若明月之开云,声振华夏,道迈古今,帝后闻名,钦若昊天。
嗟乎,见之不见,逢之不逢,今之古之,悔之恨之。
朕虽一介凡夫,敢师之于后(《传法正宗记》,达摩普通八年、由天竺,与武帝语,机缘不契去梁,渡江,北止嵩山少林寺至大通二年,魏以其丧告,追慕为碑。)
皇子践阼大赦诏武泰元年二月 北魏 · 宣武灵胡后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四
皇家握历受图,年将二百,祖宗累圣,社稷载安。
高祖以文思先天,世宗以下武经世,股肱惟良,元首穆穆。
及大行在御,重以宽仁奉养,率由温明恭顺
朕以寡昧,亲临万国,识谢涂山,德惭文母
属妖逆递兴,四郊多故。
实望穹灵降佑,麟趾众繁。
潘充华有孕椒宫,冀诞储两,而熊罴无兆,维虺遂彰。
于时直以国步未康,假称统胤,欲以底定物情,系仰宸极。
何图一旦,弓敛莫追,国道中微,大行绝祀。
皇曾孙临洮王宝晖世子钊,体自高祖,天表卓异,大行平日养爱特深,义齐若子,事符当璧
及翊日弗愈,大渐弥留,乃延入青蒲,受命玉几。
暨陈衣在庭,登策靡及,允膺大宝,即日践阼。
朕是用惶惧忸怩,心焉靡洎。
今丧君有君,宗佑惟固,宜崇赏卿士,爰及百辟,凡厥在位,并加陟叙。
内外百官,文武督将,征人遭艰解府,普加军功二阶,其禁卫武官,直阁以下直从以上及主帅,可军功三阶,其亡官失爵,听复封位。
谋反大逆削除者不在斯限。
清议禁锢,亦悉蠲除。
若二品以上不能自受者,任授儿弟。
可班宣远迩,咸使知之(《魏书·孝明纪》。武泰元年正月,皇女生,秘言皇子。大赦,改元。二月帝崩,皇子即位,大赦天下。皇太后诏。)
尔朱荣配享高祖庭诏 北魏 · 元恭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武泰之末,乾枢中圮,丕基宝命,有若缀旒。
晋王荣固天所纵,世秉忠诚,一匡邦国,再造区夏,俾我颓纲,于斯复振。
虽勋铭王府,德被管弦,而从祀之礼,于兹尚阙,非所以酬懋赏于当时,腾殊绩于不朽。
宜遵旧典,配享高祖(同上。)
达磨大师 南梁 · 萧统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
洪惟圣胄大师十力之智印,乘六通而泛海,运悲智于梵方,拯颠危于华土(《释藏》绮,《传法正宗记》达磨梁大通二年终于元魏,以其丧告,梁武帝即赗宝玉,诏以祭礼供养,太子为文,其略云。)
大赦改元诏建义元年四月辛丑 北魏 · 元子攸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太祖诞命应期,龙飞燕代,累世重光,载隆帝绪。
冀欲阐兹洪业,永在无穷。
岂图多难,遘兹百六,致使妖悖四起,内外竞侵,朝无恤政之臣,野多怨酷之士,实由女主专朝,致兹颠覆。
孝明皇帝天情冲顺,深存隐忍,奄弃万国,众用疑焉。
苟求胡出,入守神器,凡厥有心,莫不解体。
太原王荣,世抱忠孝,功格古今,赴义晋阳,大会河洛,乃推翼朕躬,应兹大命。
德谢少康,道愧前绪,猬以眇身,君临万国,如涉渊海,罔知所济。
可大赦天下,改武泰为建义元年
太原王将军士,普加五阶;
在京文官两阶,武官三级。
复天下租役三年(《魏书·孝庄纪》)
敕侍中元建义元年四月 北魏 · 元子攸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宗室丧亡非一,不可周瞻。
元仆射清苦之节,死乃益彰,特赠绢百匹,馀不得为例(《魏书·任城王附传》。元顺遇害,家徒四壁,无物殓尸。门下通事令史王才达裂裳覆之。庄帝还宫,敕侍中元社。)
法宝联璧序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窃以观乎天文,日月所以贞丽
观乎人文,藻火所以昭发。
况复玉毫朗照,出天人之表;
金牒空解,生文章之外。
虽境智冥焉,言语斯绝;
咏歌作出焉,可略谈矣。
粤乃《书称汤诰》,篇陈梦说。
昔则王畿居亳,今则帝业维扬功施天下,我之自出。
岂与姚墟石纽,谯城温县,御龙居夏,唐杜入周而已哉!
皇帝垂衣负衣,辨方正位,车书之所会同。
南暨交趾,风云之所沾被;
西渐流沙,武实止戈。
宜生之剑,乐彰治定;
庖牺之瑟,相兼二八。
知微知彰,将称四七;
如貔如虎,宁俟容成
翠屋之游,广成石室之会。
故以宗心者忘相,归凭者常乐
昔转轮获法,南宫有金龙之瑞;
梵天请道,东朝开宝盖之祥。
尽善尽美,独高皇代。
古者所以出师入保,冬羽秋签。
实以周颂幼冲,用资端士;
汉盈末学,取凭通议
《大传之论孟侯》,《小戴》之谈司业
山川珍异,俟郊迎而可知;
帷幄后言,藉垦田而求验。
以今方昔,事则不然。
我副君业迈宣尼道高启筮之作。
声超姬发,宁假卞兰之颂。
譬衡、华之峻极,如渤、澥之波澜。
显忠立孝,行修言道;
博施尚仁,动微成务。
智察舞鸡,爻分封蚁;
爰初登仕,明试以功。
德加三辅,威行九流。
董师虎据,操铍蝉冕。
律乡沈济,物仰平分之恩;
沂岱邛岷,民思后来之政。
陈仓留反裘之化,淮海墨帻之声。
威渐黄支,化行赤谷。
南通舜玉,北平
朝鲜航海,夜郎款塞。
然后体道方震,两施云行;
汉用戊申,晋维庚午
增晖前曜,独擅元贞
恩若春见,惠如冬日
履道为舆,策贤驷;
降意韦编,留神缃帙。
许商算术,王围射谱;
南龟异说,东驰杂赋。
任良奕基,羡门式法;
箴兴琴剑铭自盘盂。
无不若指诸掌,寻泾辩渭。
重以凤艳风飞,鸾文飙竖。
纤者入无经,大者含元气,韵调律吕,藻震玄黄。
岂俟取赞彦先,询闻雅主。
至于鹿苑深义,龙宫奥说;
远命学徒,亲登讲肆。
词为宪章,言楷式;
往复王粲,事轶魏储。
酬答蔡谟道高晋两,似悬钟之应响,犹衢尊之待酌,率迩者踵武,逖听者风声。
是使金坚闭法,宝冥夕梦;
无怀不灭,华胥夜感。
自非建慧桥,明智剑,薰戒香,沐定水,何以空积忽微,尘贤劫而终现,黍累回干,蕴珠藏而方传。
加以大秦之籍,非符八体;
康居之篆,有异六爻。
二乘始辟,譬马传兔;
一体同归,弃犀崇象。
润业滋多,见思平积;
本有凝邈,了正相因。
虽谈假绩,不摄单影;
即此后心,还踪初焰。
俱宗出倒,莲华起乎淤泥;
并会集藏,明珠曜于贫女。
性相常空,般若无五时之说;
不生烦恼,涅槃为万德之宗。
无不酌其菁华,撮其旨要,采彼玳鳞,拾兹翠羽,润珠随水,抵玉昆山
每至鹤关旦启,黄绮之俦朝集;
鱼灯夕烂,陈吴之徒晚侍。
皆仰禀神规,躬承睿旨。
爰锡嘉名,谓之联璧。
联含珠而可氦,璧与日而俱升。
以今岁次摄提,星在监德百法明门,于兹总备,千金不刊,独高斯典,合二百二十卷,号曰《法宝联璧》。
虽玉杯繁露,若傍蒹葭
金台凿楹,似吞云梦
绎自伏枥西河摄官南国,十回凤官,一奉龙光。
笔削未勤,徒荣卜商之序;
稽古盛则,文惭安国之制。
谨抄纂爵位,陈诸左右:
使持节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湘东王绎,年二十七,字世诚
侍中国子祭酒南兰陵萧子显,年四十八,字景畅
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彭城刘溉,年五十八,字茂灌
散骑常侍步兵校尉东宫侍南琅邪王修,年四十二,字彦远
吴郡太守、前中庶子、南琅邪王规,年四十三,字威明
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彭城刘孺,年五十五,字孝稚
太府卿步兵校尉河南褚球,年六十三,字仲宝
中军长史、前中庶子陈郡谢桥,年四十五,字国美
中庶子彭城刘遵,年四十七,字教陵
中庶子琅邪王稚,年四十五,字孺通
宣城王友、前仆东海徐喈,年四十二,字彦邕
御史中丞河南褚稚,年六十,字士洋
中郎长史南兰陵太守陈郡袁君正,年四十六,字世忠
中散大夫金华宫家令吴郡陆襄,年五十四,字师卿
中散大夫琅邪王藉,年五十五,字文海
安太守、前家令东海徐离,年六十四,字士缋
尚书左丞沛国刘显,年五十三,字嗣芳
中书侍郎南兰陵萧几,年四十四,字德玄
云麾长史寻阳太守、前仆京兆韦棱,年五十五,字威直
国子博士范阳张绾,年四十三,字孝卿
车长史南兰陵萧子范,年四十九,字景则
庶子吴郡陆罩,年十八,字洞元
庶子南兰陵萧填,年四十,字文启
秘书丞、前中舍人琅邪王许,年二十五,字幼仁
宣城王文学琅邪王训,年二十五,字怀范
洗马权兼太府卿彭城刘孝仪,年四十九,字孝仪
洗马陈郡谢禧,年二十六,字休度
中军录前洗马彭城刘蕴,年三十三,字怀芳
洗马吴郡张孝总,年四十二,字孝总
南徐州治中南兰陵子开,年四十四,字景发
西中录事参军典书通事舍人南郡庾肩吾,年四十八,字子慎
北中记室参军颍川庾仲容,年五十七,字仲容
惠记室参军南兰陵萧滂,年三十二,字希传
舍人南兰陵萧清,年二十七,字元专
惠主簿前舍人陈郡谢嘏,年二十五,字茂范
尚书都官郎陈郡殷劝,年三十,字弘善
安北参军彭城刘孝威,年三十九,字孝威
尚书殿中郎南兰陵萧恺,年二十九,字元才(《广弘明集》二十)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五
昔在殷书懋赏周礼议勋,诸侯计功,大夫称伐。
师尚父昆吾宝鼎之铭,王命尸臣,栒邑传雕戈之赐。
故知太上立德,明试以功,存有显爵之荣,没有大名之贵。
昊天不吊,其惟楚国公乎?
可以旌德景钟,勒勋彝器,式昭盛美,载扬洪烈者焉。
公讳宁,字永安昌黎徒河人也。
都尉六县之卿,名山称五岳之佐。
燕太祖文皇帝慕容皝,以当世英雄,奄有河朔
赵之南境,且建王城;
冀之北土,仍为兴国
公既之苗裔,家世燕陲。
高祖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保录尚书、北地慕容超之世,蕃关之燕录,可得称焉。
曾祖尚书府君,因魏室之难,改姓豆卢,仍为官族
祖仕魏文魏文成皇帝
考早亡。
朝廷以庸勋攸属,恩深追远,保定三年,有诏赠柱国将军少师涪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公禀气中和,降祥川岳,岐嶷表羁贯之年,通礼称绮纨之岁,夙著奇节,幼表大成,兄弟分果,备知推让,宾客解铃,曾无吝色。
永安元年太宰元天穆,魏室满辅,握兵淮右,抗权江南
公时任别将,便从征伐。
自是长城硖石,必先行阵,秦南陇西,每当矢石,摧坚乘胜,莫不前驱,莫不前驱,策勋行赏,常居第一。
永熙元年,补子都督
并加鼓节军仪,除桑乾太守,转补都督,其年以魏皇西幸,奉迎大驾,赐封河阳县开国伯,增邑三百户,俄迁大中大夫,改伯为侯,增邑合九百户,仍授使持节都督显州诸军事显州刺史四年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其年秋河桥之役,先登破阵,迁为车骑大将同三司
五年沙苑之功加封,合前二千户
俄授敷州刺史,加散骑常侍
外深推毂,内侍集书,十五年授右卫将军,十六年授大将军后魏元年重授敷州刺史
公以先经刺举,固辞不就。
三年改封武阳郡开国公,除尚书仆射
职惟赞奏,任居封掌,分左右之俦,兼典举之选。
属以江南阻兵,渚宫边敌,军机警急,锋镝纵横。
公奉命星言,元戎启路,总秦人之锐士,兼荆尸之广碎,水龙竞双刀之势,步骑陈四分之威。
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返旆,解甲休兵。
其后凤州内叛,成都外绝,公又总督众军,蒐乖即道,兵不血刃并皆擒获,迁其酋豪,纳其降附。
皇朝受终,文祖革命,神宗选贤与能,改弦创制,爰降册书,授公柱国,增邑四千户。
二年授同州刺史
衿带关辅,唇齿秦晋,编户殷积,邸阁储峙,藩篱是任,亲贤勿居。
公建旟作牧,褰帷行部,六条斯举,百城咸劝。
三年授公大司寇,又以公勋庸特著,册封楚国公食邑一万户。
盖因破侯方仁等于荆、陕,即其地而封焉。
逖纠王慝,弛张刑政。
式遏寇虐,于是御之以宽猛,柔远能迩。
然后平之以冲和,舜任咎陶,不仁者远,晋举随会,群盗皆奔。
保定四年,授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
沈痼弥留,保定五年三月四日薨于私第,春秋六十有二。
诏赠某官,谥某公,礼也。
十月庚申葬于洪渎之川。
驰绋毁宗,客车专道。
玄甲被属国之兵,介士陈轻车之骑,克善令终,生荣死感。
呜呼哀或!
经德秉哲,体道居贞,履贵思冲,居盈念损。
澄波千亩,不能变其清浊;
高墙百仞,无以测其污隆。
立身行己,居安如坠,亡躬徇义,视险若夷。
至于将略应变,出奇设伏,太一风角之占,常从星辰之候,艛船战阵之录,强弩驰射之书,莫不动机神,发符雷电。
梯冲所向,地靡百楼之城;
长戟所临,野阙三门之阵。
是以斩将搴旗,四十三战,尊官厚禄,三十七年。
武彰七德之义,歌诵九功之业,迹纪庸器之文,行昭易名之典。
昔臧文既殁,穆叔称其立言;
郑侨云亡,宣尼泣其遗爱。
德阳青石之墓,千年未平;
板江白虎之碑,百代无毁。
敢因斯义,乃作铭曰:
辽水之东,冀州之北。
既曰都尉,兼称属国。
敛气余勇,雄边遗则。
孝实天经,忠为令德。
冠冕世禄,羽仪祚胤。
俗被燕丹,风渐英蔺。
劬劳役行,辛苦行阵。
勇过溺骏,气逾瓦震。
王国克生,思皇多士。
温恭人,谦谦君子。
拥旄仗节,出蕃入仕。
□□五朝,建旟千里。
时逢改特,名载策勋。
淮阴召拜,昭阳破军。
职司刑政,狱慎深文。
沈羊不饮,萑盗无闻。
巴庸薄伐,江汉专征。
军总六校,兵兼七营。
运长击短,后实先声。
增垒威敌,减灶潜兵。
钟鸣夜漏,晞露朝阳。
邑里萧索,宅帷荒凉。
丰碑下柩,题凑迁丧。
宫临樗里,台倾孟尝
卜兆戒期,远辰告筮。
德遗身后,名照没世。
馆舍长捐,泉扃永闭。
晏婴悼齐,柳庄悲卫。
风秋北原,日没川逝。
葬出旧顷,客土新封。
泪堕片石,剑挂孤松。
清徽令范,千载余踪(《文苑英华》九百十九)
诣阙上书乞解郎中 北齐 · 宋游道
 出处:全北齐文卷六
徐州刺史元孚频有表云:「伪梁广发士卒,来图彭城,乞增羽林二千」。
宗室重臣,告请应实,所以量奏给武官千人。
今代下,以路阻自防,遂纳在防羽林八百人,辞云:「疆境无事,乞将还家」。
臣忝局司,深知不可。
尚书令临淮王彧即孚之兄子,遣省事谢远三日之中八度逼迫,云宜依判许。
臣不敢附下罔上,孤负圣明。
身在任,乞师相继,及其代下,便请放还,进退为身,无忧国之意,所请不合,其罪下科。
乃召臣于尚书都堂云:「卿一小郎,忧国之心,岂厚于我」?
丑骂溢口,不顾朝章。
右仆射臣世隆、吏部郎中薛琡已下百馀人,并皆闻见。
臣实献直言,云:「忠臣奉国,事在其心,亦复何简贵贱。
比自北海,王不能致身死难,方清宫以迎暴贼。
郑先护立义广州,王复建旗往讨。
趋恶如流,伐善何速。
今得冠冕百寮,乃欲为私害政」。
为臣此言,赐怒更甚。
臣既不佞,干犯贵臣,乞解郎中(《北齐书·宋游道传》:孝庄即位,除左兵中郎,又为尚书令临淮王彧谴责,游道乃执版长揖,即日诣阙上书。)
录关子明事 唐 · 王福畤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一
关朗
字子明
河东解人也。
有经济大器。
妙极占算。
浮沈乡里。
不求宦达。
太和末
五代穆公晋阳尚书
为公府记室
穆公与谈易。
各相叹服。
穆公谓曰。
足下奇才也。
不可使天子不识。
入言于孝文帝
帝曰。
张彝郭祚尝言之。
朕以卜算小道。
不之见尔。
穆公曰。
此人道微言深。
殆非彝能尽识也。
诏见之。
帝问老易。
寄发明元宗
实陈王道。
讽帝慈俭为本。
饰之以刑政礼乐。
帝嘉叹。
穆公曰。
先生知人矣。
昨见子明。
管乐之器。
岂占算而已。
穆公再拜对曰。
伊尹负鼎成汤
今子明假占算以谒陛下。
臣主感遇。
自有所因。
后宜任之。
帝曰。
且与卿就成筮论。
既而频日引见。
际暮而出。
会帝有乌丸之役。
敕子明随穆公出镇并州
军国大议。
驰驿而闻。
穆公易筮。
往往如神。
先是穆公之在江左也。
不平袁粲之死。
耻食齐
故萧氏受禅。
穆公北奔。
齐建元元年魏太和三年也。
穆公春秋五十二矣。
奏事曰。
大安四载
微臣始生。
宋大明二年也。
既北游河东
人莫之知。
卢阳乌深奇之曰。
王佐才也。
太和八年
徵为秘书郎
给事黄门侍郎
以谓孝文有康世之意。
经制不立。
从容閒宴。
多所奏议。
帝虚心纳之。
迁都洛邑
进用王肃
穆公之潜策也。
又荐关子明。
帝亦敬服。
穆公曰。
嘉谋长策。
勿虑不行。
朕南征还日。
当共论道。
以究治体。
穆公欣然相贺曰。
千载一时也。
俄帝崩。
穆公归洛。
踰年而薨。
遂不仕。
同州府君师之。
受春秋及易。
共隐临汾山。
景明四年
同州府君服阕援琴。
切切然有忧时之思。
子明闻之曰。
何声之悲乎。
府君曰。
彦诚悲先君与先生有志不就也。
子明曰。
乐则行之。
忧则违之。
府君曰。
彦闻治乱损益。
各以数至。
苟推其运。
百世可知。
先生以筮一为决之。
何如。
子明曰。
占算幽微。
多则有惑。
请命蓍卦。
以百年为断。
府君曰。
诺。
于是揲蓍布卦。
遇夬之革。
而叹曰。
当今大运。
不过一再传尔。
从今甲申二十四岁戊申大乱。
而祸始宫掖。
有蕃臣秉政。
世伏其强。
若用之以道。
则桓文之举也。
如其不道。
臣主俱屠地。
府君曰。
其人安出。
曰。
参代之墟。
有异气焉。
若出。
其在并之郊乎。
府君曰。
此人不振。
苍生何属。
子曰。
当有二雄举而中原分。
府君曰。
各能成乎。
曰。
我隙彼动。
能无成乎。
若无贤人扶之。
恐不能成。
府君曰。
请刻其岁。
曰。
始于甲寅
卒于庚子
天之数也。
府君曰。
何国先●。
曰。
不载德而用诈权。
则旧者先亡也。
府君曰。
其后如何。
曰。
辛丑之岁。
有恭俭之主。
起布衣而并六合。
府君曰。
其东南乎。
曰。
必在西北。
平大乱者。
未可以文治。
必须武定。
且西北用武之国也。
东南之俗。
其毙也剽。
西北之俗。
其兴也勃。
又况东南。
中国之旧主也。
中国之废久矣。
天之所废。
谁能兴之。
府君曰。
东南之岁可刻乎。
曰。
东南运历。
不出三百。
大圣大贤。
不可卒遇。
能终其运。
所幸多矣。
辛丑明王当兴。
定天下者。
不出九载。
已酉江东其危乎。
府君曰。
明王既兴。
其道若何。
曰。
设有始有卒。
五帝三皇之化复矣。
若非其道。
则终骄冗。
而晚节末路。
桀纣之主出焉。
先王之道。
坠地久矣。
苛化虐政。
其穷必酷。
故曰大军之后。
必有凶年。
大乱之后。
必有凶主。
理当然也。
府君曰。
先王之道竟亡乎。
曰。
何谓亡也。
夫明王久旷。
必有达者生焉。
行其典礼。
此三才五常之所系也。
孔子曰。
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
故王道不能亡也。
府君曰。
请推其数。
曰。
乾坤之策。
阴阳之数。
推而行之。
不过三百六十六。
引而伸之。
不过三百八十四。
天之道也。
噫。
闻之。
先圣与卦象相契。
自魏已降。
天下无真主。
黄初元年庚子
至今八十四年。
更八十二年丙午。
百六十六年矣。
达者当生。
更十八年甲子。
其与王者合乎。
用之则王道振。
不用洙泗之教修矣。
府君曰。
其人安出。
曰。
其唐晋之郊乎。
昔殷后不王。
仲尼生周。
周后不王。
则斯人生晋。
夫生于周者。
周公之馀烈也。
生于晋者。
陶唐之遗风也。
天地冥契。
其数自然。
府君曰。
厥后何如。
曰。
甲申至甲子。
正百年矣。
过此未或知也。
府君曰。
先生说卦。
皆持二端。
曰。
何谓也。
府君曰。
先生每及兴亡之际。
必曰用之以道。
辅之以贤。
未可量也。
是非二端乎。
曰。
夫象生有定数。
吉凶有前期。
变而能通。
故治乱有可易之理。
是以君子之于易。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问之而后行。
考之而后举。
欲令天下顺时而进。
知难而退。
此占算所以见重于先王也。
故曰危者使平。
易者使倾。
善人少。
恶人多。
暗主众。
明君寡。
尧舜继禅。
历代不逢。
伊周复辟。
近古亦绝。
非运之不可变也。
化之不可行也。
道悠世促。
求才实难。
或有臣而无君。
或有君而无臣。
故全之者鲜矣。
仲尼曰。
如有用我者。
吾其为东周乎。
此有臣而无君也。
章帝曰。
尧作大章。
一夔足矣。
此有君而无臣也。
是以文武之业。
遂沦于仲尼
礼乐之美。
不行于章帝
治乱之渐。
必有厥由。
而兴废之成。
终罕所遇。
易曰。
功业见乎变。
此之谓也。
何谓无二端。
府君曰。
周公定鼎于郏鄏。
卜世三十。
卜年八百。
岂亦二端乎。
曰。
圣人辅相天地。
准绳阴阳。
恢皇纲。
立人极。
脩策迥驭。
长罗远羁。
昭治乱于未然。
算成败于无兆。
固有不易之数。
不定之期。
假使庸主守之。
贼臣犯之。
终不促已成之期于未衰之运。
故曰周德虽衰。
天命未改。
圣人知明王贤相。
不可必遇。
圣谋睿策。
有时而弊。
故考之典礼。
稽之龟策。
即人事以申天命。
悬历数以示将来。
或有已盛而更衰。
或有过算而不及。
是故圣人之法。
所可贵也。
向使明王继及。
良佐踵武。
则当亿万斯年。
与天无极。
岂止三十世八百年而巳哉。
过算馀年者。
非先王之功。
即桓文之力也。
天意人事。
岂徒然哉。
府君曰。
龟策不出圣谋乎。
曰。
圣谋定将来之基。
龟策告未来之事。
递相表里。
安有异同。
府君曰。
大哉人谋。
曰。
人谋所以安天下也。
夫天下大器也。
置之安地则安。
置之危地则危。
是以路平安车。
狂夫审乎难覆。
乘奔驭朽。
童子知其必危。
岂有周礼既行。
历数不延乎八百。
秦法既立。
宗祧能踰乎二世
噫。
天命人事。
其同归乎。
府君曰。
先生所刻治乱兴废。
果何道也。
曰。
文质递用。
势运相乘。
稽损益以验其时。
百代无隐。
考龟策而研其虑。
千载可知。
未之思欤。
夫何远之有。
府君蹶然惊起。
因书策而藏之。
退而学易。
盖王氏易道。
宗于焉。
其后宣武正始元年
岁次甲申
孝文永安元年二十四岁戊申
而胡后作乱。
尔朱荣并州
君臣相残。
继踵屠地。
及周齐分霸。
卒并于西。
始于甲寅
终于庚子
皆如其言。
明年辛丑岁。
隋高祖受禅。
果以恭俭定天下。
开皇元年
安康献公老于家。
铜川府君曰。
关生殆圣矣。
其言未来。
若合符契。
开皇四年
铜川夫人经山梁巨石而有娠。
既而生文中子
丙午之期者二载尔。
献公筮之曰。
此子当之矣。
开皇六年丙午
文中子知书矣。
厥声载路。
九年己酉
东平
高祖之政始怠。
仁寿四年甲子
文中子谒见高祖
而道不行。
大业之政。
甚于桀纣
于是文中子曰。
不可以有为矣。
遂居汾阳
续诗书。
论礼乐。
江都失守。
文中子寝疾。
叹曰。
天将启尧舜之运。
而吾不遇焉。
呜乎。
关先生所言皆验也。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三
黄帝大电之精。
以太清而张乐。
惟高辛招摇之象。
以人事而纪官。
于是乎生我司徒
敬敷五教。
翼赞虞帝而咸熙庶绩。
惟殷汤受天明命。
以统九有之师。
微子崇德象贤。
以为万邦之式。
于是乎生我丞相
约法三章
光辅汉室而威加四海
自齐宣皇帝商周之日。
号西伯以称臣
太祖高皇帝尧舜之朝。
南河而革故。
司空临川献王懿亲明德。
论道经邦。
中庶子平乐侯开国承家。
丹书白马。
于是乎生我齐贞公
惟魏之宝。
周之翰
开上帝而格天地。
燮阴阳而平水土
详求典载。
历选台衡。
或大泽而康帝图。
或高邱而济王业。
诸侯五百。
伊尹出于庖厨。
甲士三千。
太公起于屠钓。
未有上从轩后。
下及全齐。
圣主明君。
三居域中之大。
帝师王佐。
累极人臣之重。
古所谓殁而不朽者。
抑斯之谓欤。
公讳彪。
字明俊
兰陵人也。
宣帝之元孙。
高帝之曾孙。
临川王之孙。
平乐侯之子。
禀神河岳。
庆王侯。
攀两曜之末光。
乘五行之秀气。
温厚廉让。
当时以为达人。
宣慈惠和
天下谓之才子。
属三方鼎立。
九土星分。
禄去公朝。
失诸侯之盟会。
政由梁国
建天子之旌旗。
士女同叹于商墟。
鬼神共谋于曹社。
公杜门屏迹。
心不自安。
与门生故吏数百人归于后魏
宣武皇帝以客礼待之。
诏除给事中
假龙骧将军。
正光五年彭城长史
假节则将军比于王浚
优礼则长史兼于杜袭
龙骧可畏。
晋后任之于渡江。
骐骥不乘。
魏氏托之于留府。
六年通直郎散骑常侍中书侍郎
永安三年帝北巡。
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
散骑通直
起于天兴之元
中书侍郎
始自黄初之代。
宣威抚军之号。
仆射光禄之名。
奇才总于文武。
重任归于将相
徐方叛逆。
以公为行军长史兼统别部。
仍加鼓节。
彭城宋邑
海岳徐州
峄阳孤桐。
羽畎夏翟。
昔称都会。
今实边陲。
鲁伯禽始得专征。
周穆王遂行天讨。
公手执旗鼓。
坐谋帷幄。
陶侃部分之明。
阮孚戎旅之重。
有如荀羡
独负逸偫之才。
不学江逌
空有连鸡之喻。
徐州平。
黄门侍郎扬州大中正
黄扉蔼蔼。
青琐沈沈。
有若张公之万户千门。
博观图籍。
太湖为浸。
会稽为山。
有若荀勖之十郡一州。
诠藻人物。
累迁大司农
秦称内史
汉曰司农
管夷吾陈不涸之名。
耿寿昌常平之议。
时播百谷。
后稷让于虞书。
阜成兆民。
列卿拜于周典。
普泰元年车骑将军
右光禄大夫
永熙二年出为颍川太守
地称汝颍。
俗尚申韩。
有郑伯之别都。
有周公之朝邑
教之德化
无囚历于八年。
任于贤能。
旁润踰于九里
于时齐武王居中作相。
实有迁鼎之谋。
太祖在外持兵。
深怀事君之道。
昭公失位。
由季氏之执权。
襄王出居。
晋文之霸业。
三年秋八月武帝长安
以义兵从顺。
大统元年开府仪同三司
灵璧县开国子
三百户
金堤石印。
清济浊河。
爰赐土田。
以为藩屏。
汉之宰相
开封邑
周之列侯。
实兼卿士。
二年车骑大将军
九年五兵尚书
十年中书监
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
进爵为公。
增邑一千户。
天子有诏。
不入军门。
匈奴未灭
不营私第。
蔡谟兼五兵之署。
邓骘三台之仪。
中书之纶翰。
上公之冕服。
十六年侍中骠骑大将军
以下并如故。
昔惟常伯
今则侍中
切问近对。
拾遗补阙。
冕旒无象。
先问顾和
玉佩不存。
即徵王粲
废帝后二年公不贺。
出为使持节华州刺史
侍中并如故。
桃林国邑。
大荔城隍。
三秦六辅之奥区。
五岳四渎之襟带。
倪宽之为内史
唯事溉田。
薛宣之守冯翊
但知拱默。
寻加特进
馀如故。
官品第一。
朝廷所敬。
辟吏如五府之间。
班列在三公之后。
唐虞之继文德也。
稷契谟明于两朝。
魏晋之顺大名也。
王建功于二代。
周武成三年进封青州齐郡公
二千户
赐号东岳先生
诏曰。
尧有四岳。
朕惟公一人。
赐杂䌽二千段。
甲第一区。
雍州良田百顷。
其优礼如此。
尧命羲仲
星鸟嵎夷之官。
周赐姜牙
穆陵无棣之境。
三王不
同盟固于泰山
百代相因。
旧国传于负海。
保定四年
公薨于长安私第。
天子罢朝。
偫臣赴吊。
丧用官给。
呜呼哀哉。
五年赠少保使持节扬光三州诸军事扬州刺史
谥曰贞公
礼也。
公少丁外艰
州党称其孝。
齐武皇帝见而叹曰。
可谓吾家曾闵。
外祖太尉王俭谓其子侍中骞曰。
成汝宅相者。
在此孙乎。
公之北归也。
魏宣武帝敕曰。
微子去殷。
项伯归汉。
卿又得之于今。
公涕泣横流。
跪而对曰。
臣家国不造。
鼎祚沦亡。
进不能匡正。
退不能死节。
今复托身有道。
何敢比德古人。
益重之。
及周太祖作相西朝。
王侯之下。
皆望尘而拜。
公与之抗礼。
太祖尤相敬待。
屡有咨询。
尝曰。
国家之子房也。
公体淳和之至性。
负廊庙之大才。
孝通神明。
忠定社稷。
马伏波来游二帝。
晏平仲能事百君。
在魏则贾诩荀攸
在周则太颠闳夭
司徒克慎厥始。
丞相厥中。
惟公载德。
克成厥终。
三后同其政道。
子孙训其成式。
辉光助于日月。
积德广于宇宙。
以某年月日葬于少陵原。
国迁三代。
年移十纪。
杜当阳之碑石。
汉水而无闻。
仲山甫之鼎铭。
匈奴而不出。
曾孙皇朝右金吾将军同州刺史得照。
宏才大节。
玉振金声
入当天子之右军
出临帝京之左辅
承积善之馀庆。
大宗之不迁。
愿述家风。
思传祖德。
是用勒铭刻石。
相质披文。
于景钟。
大夫称伐之义。
书于太常
诸侯计功之道。
追题瓦屑。
郑康成北海之门。
重刻碑阴。
张平子南阳之墓。
其词曰。
黄帝摄政。
勤劳耳目。
居于轩辕
战于涿鹿
咸阳
登坛受福。
表正万邦。
缵禹旧服(其一)
逮乎微子
周之国宾
降及萧叔。
宋之懿亲。
高祖丞相
王迹是因。
宣皇御史
社稷之臣(其二)
太阴所立。
皇齐诞圣。
既创元基
仍集大命。
谋孙翼子。
重熙累盛。
天禄永终。
南风不竞(其三)
惟公载诞。
克嗣家声。
千丈多节。
三年一鸣
待时而动。
以族而行。
才归晋国
璧入秦庭(其四)
符坚拜首。
降天之使。
陶豫策名。
勤王之事。
任隆起草。
荣高近侍。
赫赫禁门。
雍容貂珥(其五)
日暮青琐
夕郎之职。
法驾毕陈。
黄门次直。
帝王之盛。
诚在农殖。
如京如坻。
我稷(其六)
吴王旧国
采山铸钱。
公为中正
佩以韦弦。
夏禹遗迹。
今来颍川
公为太守
示以蒲鞭(其七)
齐称东帝。
周称西伯。
诸侯谋王。
天子下席。
公之忠义。
如彼松柏(其八)
发自新邑
归于陆海。
魏德虽衰。
天命未改。
功成晋郑。
为而不宰。
宠茂山河。
于是乎在(其九)
亚夫真将。
去病元勋。
持兵对揖。
绝漠行军。
尚书武库
抑有前闻。
侍中重席。
曾何足云(其十)
当涂逊位。
有周经野。
二国唐虞。
两朝裴贾。
出守冯翊
人无讼者。
受封于齐。
实匡天下(其十一)
晨占赤乌。
夜辨黄熊。
曾参易箦。
期于令终。
子囊城
没有遗忠。
明君辍祭。
偫臣会同(其十二)
黄屋左纛。
轻车介士。
朝发桐乡
暮归蒿里。
积善馀庆。
由来尚矣。
公侯子孙。
必复其始(其十三)